大连沙山大志哥:让辽参走进寻常百姓家
在大连瓦房店市谢屯镇沙山村南海,渤海辽东湾的潮汐日夜不息,滋养着这片被誉为“辽参故乡”的海域。2024年,一位名叫刘永志的80后,以“大连沙山大志哥”的名号在海参行业横空出世,用两代人的养殖情怀、创新的工艺和亲民的理念,打破了辽参“高不可攀”的固有印象,让这一海洋珍品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,为沉寂的海参市场注入了鲜活的 “民生温度”。

薪火相传:渤海辽东湾畔的海参情怀
“我是喝着渤海辽东湾的水长大的,海参就是我们家的根。”谈及与海参的渊源,刘永志的眼中满是深情。这份深情,源于家族三代人与大海的日夜相伴。祖上闯关东来到瓦房店,刘家人便与渔业结下不解之缘。爷爷是当地最早的养虾人,后来成为第一批“吃螃蟹”的海参养殖户,同时培育出了当地第一批“老四排”辽刺参海参苗种,为家族和当地的海参事业埋下了种子。
在父辈的耳濡目染下,大海的壮阔与海参的神奇,成为刘永志童年的深刻印记。“小时候跟着父辈去海上,看着肥美的海参在礁石间蠕动,就觉得特别神奇。”这份热爱,让他在大学期间便笃定了人生方向 —— 毕业后回到海边,接过家族的接力棒,做强做大海参产业。

2009年,怀揣着对海参的赤诚,刘永志大学毕业毅然返乡,正式开启了他的创业之路。彼时,家族已有多年的海参养殖经验,父辈的7个兄弟姐妹和他这辈的7个兄弟姐妹,早已全部投身海参产业,形成了从育苗、养殖到销售的初步产业链。依托家族积累的资源,刘永志从推销海参原料和干参起步,后来开起了传统海参专卖店,一步步在行业内站稳脚跟。
然而,创业之路从非坦途。不久后,因经济链断裂等问题,刘永志不得不关掉全部专卖店,遭遇了创业以来的第一次重大打击。“那段时间确实难,但我爷爷和父辈常说,大海的脾气就是这样,有风有浪才是常态。”秉持着“失败是成功的垫脚石”的人生格言,刘永志没有气馁,选择退守养殖端,在日复一日的与海相伴中,潜心钻研养殖技术,积累经验,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。

破局创新:鲜炖工艺颠覆传统认知
2024 年初,国内外经济大环境的变化让海参产业陷入困境,市场需求疲软,传统海参“价格高、食用难、保存难”的问题愈发凸显。“传统水发海参,不仅工序繁琐,还容易出现添加剂超标、营养流失的问题,而且价格动辄几百、几千元一斤,普通老百姓根本消费不起。”刘永志敏锐地察觉到行业痛点,也看到了破局的契机。
他深知,要让海参走进平民餐桌,必须打破传统模式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鲜炖食品的兴起给了他灵感。刘永志开始潜心研发自主品牌的鲜炖海参工艺。他带领团队反复试验,最终摒弃了传统水发方式,采用浓缩熟化工艺,在最大程度保留海参原味和营养的同时,让口感达到了软糯 Q 弹的绝佳状态。
“我们的鲜炖海参,每一只都来自大连瓦房店沙山壹桥核心产区,这里的海域水质纯净,盐度适宜,海参汲取海洋精华,营养格外丰富。”刘永志介绍,为了提升产品的营养与口感,他们还创新性地将大连海参与银耳、大枣、藏红花等食材搭配,让海参的高蛋白与食材的维生素完美融合,既满足了营养需求,又增添了风味,成为美容养颜、日常代餐的优选。
更值得一提的是,这款鲜炖海参彻底解决了传统海参的保存难题。通过124 度喷淋杀菌技术,严格遵循欧盟食品级标准,实现了0添加、0脂肪,在常温下可保存6个月以上,无需冷冻,无论是居家享用、旅行携带,还是馈赠亲友,都十分便捷。“以前买海参,得放冰箱冷冻,想吃还得提前泡发,现在打开就能吃,太方便了!” 一位尝过鲜炖海参的消费者赞叹道。
从养殖到产品诞生,刘永志坚持全链条自主把控。“我们自己育苗、自己养殖、自己加工、自己销售,省去了中间所有不必要的环节,就是要让老百姓花最少的钱,吃到最实在的好海参。”这份坚持,让 “沙山大志哥”鲜炖海参的价格大幅下降,真正实现了“旧时王谢堂前燕,飞入寻常百姓家”。

民生为本:让辽参浸润烟火人间
“我们要做老百姓放心吃的海参、吃得起的海参和会吃的海参。” 这是刘永志常挂在嘴边的话,也是他创立 “大连沙山大志哥” 品牌的初心。在他看来,海参不应是束之高阁的奢侈品,而应是走进千家万户的营养佳品,带着烟火气,浸润民生温度。
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鲜炖海参,性格乐观、正能量满满的刘永志,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特长 —— 唱歌、拍剧,通过网络平台分享海参养殖故事、产品研发历程,用接地气的方式科普海参知识。“我就是个被养海参耽误的歌手!”他常常在视频里一边唱歌,一边介绍鲜炖海参,幽默风趣的风格吸引了大量粉丝,也让 “沙山大志哥” 的品牌知名度迅速提升。
如今,“沙山大志哥”的鲜炖海参已推出两种主打口味,凭借着 0 添加的品质、便捷的保存方式和亲民的价格,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。不少消费者反馈,以前觉得海参是“有钱人吃的东西”,现在几十元就能买到一份鲜炖海参,每天吃一点,营养又健康。
“沙山大志哥”海参产品使用的原料全部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的“瓦房店海参”,鲜炖海参销售旺季曾每日加工量接近30000瓶。仅半年多的时间,接近成本的价格和“雪花般”的订单,使“沙山大志哥”的鲜炖海参在全国400多家同品企业中脱颖而出,犹如一批行业黑马,以后来者居上的姿态,牢牢抢占鲜炖海参市场。
面对迅速扩张的鲜炖辽参市场份额,刘永志信心满满的表示:鲜炖价格下来了,即食海参的价格也得往下拉,海参行业内卷,卷服务的同时更得卷价格,无论哪款海参产品,在保证原料真实和无添加的同时价格不下来,老百姓只能“望参兴叹”爱而不得。
除了深耕零售市场,刘永志以打造强大的个人IP为引领,不断推出形象店货品支持和代理优惠政策,“沙山大志哥”欢迎更多人加入,一起把大连辽参的品牌做强做大。“独乐乐不如众乐乐。我希望能带动更多海参从业者就业增收,让更多人受益于这份海洋馈赠。”他说,未来还将继续研发更多适合普通百姓的海参产品,让辽参的营养惠及更多家庭。
在沙山壹桥核心产区,望着成片的海参围堰,刘永志的眼神坚定而充满希望。从爷爷的第一批海参苗种,到父辈的规模化养殖,再到他的创新突破,三十余年的坚守,不仅是一段家族传承的故事,更是大连辽参产业从“高产”向“高质”转型的缩影。“沙山大志哥” 用初心与匠心,让黄沙漫漫的治沙传奇在渤海辽东湾畔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—— 用绿色产业的坚守,用民生为本的担当,让每一只辽参都承载着温暖,走进寻常烟火,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创业华章。

新闻链接:沙山村与辽刺参的传奇
渤海辽东湾畔的瓦房店市谢屯镇沙山村,是辽刺参的 “原点” 与 “大本营”。清顺治末年,山东蓬莱王氏兄弟因旱灾北上落户于此,得名 “王家屯”。兄弟俩耗时49天砸开出海通道的顽石,碎石形成四岛,石粉造就 “沙山”。
他们发现礁石上的 “海地瓜”(海参),因不知吃法且易化水,被村民敬而远之。百年后,王氏嫡孙在万国博览会得知其学名海参,是珍贵食材。1981 年,村支书曾半小时捡 90 根小臂长的辽刺参,八十年代中日合作养殖试验,让村民掌握了海参的食用与保存方法。
四十余年发展,辽刺参形成完整产业链,养殖模式不断升级。2016 年 “瓦房店海参” 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,年产量超 4.5 万吨。
如今,沙山村吸引众多辽刺参头部企业落户,政府出台扶持政策,企业深耕海参文化,助力辽刺参走向国际。王氏兄弟的故事与满海辽刺参,成为沙山村不变的传奇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quanqiushipin.cn/zixun/386.html
温馨提示:创业有风险,投资须谨慎!编辑声明:全球食品网是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平台,转载务必注明来源,部分内容来源用户上传,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不可作为直接的消费指导与投资建议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E-mail:1074976040@qq.com,我们将立即处理。
- 上一篇:解放双手的养猫革命:魔铲智能猫砂盆如何让铲屎官重获自由
- 下一篇:没有了
网络
112
网络
82
资讯前天
低GI食品与健康白皮书研究启动会成功召开
2025年11月9日,低GI食品与健康白皮书研究启动会(以下简称白皮书)在江苏宜兴市成功召开。会议由中国营养学会功能性碳水化合物与健康产业分会组织,
网络
148


